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(2015版)下载

发布组织: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;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;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睡眠障碍学组

发布时间:2015年06月10日

指南出处:中华神经科杂志.2015,48(6):445-452.

DOI:10.3760/cma.j.issn.1006-7876.2015.11.002

指南摘要: 发作性睡病(narcolepsy)的概念由法国医生 G6lineau在1880年首次提出。本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包括白天反复发作的无法遏制的睡眠、猝倒发作和夜间睡眠障碍。发作性睡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下丘脑外侧区分泌素(hypocretin,Hcrt)神经元特异性丧失。根据临床表现及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-l(Hcrt-l)的含量,国际睡眠障碍分类-第3版 (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, 3rd edition, ICSD-3)将发作性睡病分为两型[2]:⑴发作性睡病1型,即Hcrt缺乏综合征,既往称为猝倒型发作性睡病(narcolepsy with cataplexy ),以脑脊液中Hcrt-1水平显著下降为重要指标;(2)发作性睡病2型,既往称为非猝倒型发作性睡病(narcolepsy without cataplexy),通常脑脊液中Hcrt-1水平无显著下降。由于本病发作时患者的警觉性与肌张力下降,严重影响学习、生活与作业能力,常被误诊为癫痫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精神、心理障碍。本病从发病到确诊一般经历2-10年。现有证据表明多基因易患性、环境因素和免疫反应共同参与发作性睡病的发病机制。

下载地址:点此下载指南 | 提取码:2015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